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3集课程复讲 |
廖梓行学长 |
|
1.“勿践阈、勿跛倚、勿箕踞、勿摇髀”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? 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,比如踩门坎,让人家觉得很轻慢、很随便,而且容易坏掉,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。 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,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。坐下来的时候不要晃腿。 2.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在那里晃? 由于他内心焦躁不安,跟你在谈话的时候,其实都是在应付,不得不做。 3.“揖深圆、拜恭敬”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什么原则? 鞠躬的动作要打自内心的诚意。要“诚于中,形于外”。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。 4.“缓揭帘、勿有声”是在培养什么学问? 第一、养成一种心细胆大的态度,在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、放恭敬。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要不怕困难,因为心细,所以做事很谨慎,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状况,第二,要时时会去想到会不会影响别人,给他人带来不便,替别人着想,心也会愈来愈柔软。第三、爱惜物品,不要太粗鲁。当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,就不容易坏掉。 5.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什么原则? 教育一个小孩要有耐心。善于制造一些机会去给他锻炼;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,我们要抓住,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;要多鼓励称赞,少指责谩骂。 6.能力不够就不能弘扬中国文化吗? 不是,关键是自己的心是否诚挚。只要有诚心,就算暂时能力足,也会感来仁爱的长者的指点与提携。所以,不要怕能力不够,等我们都有能力了再来做,已经来不及了。家庭社会都乱了,到时候你想做都没机会了。要抱持着“做中学,学中做”。不要再让下一代有我们这样的遗憾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